3月7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代表最高人民法院向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从这份工作报告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神圣使命,更看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秉承司法为民初心,践行“马锡五审判方式”、零距离服务人民群众的司法情怀。
弘扬“马锡五审判方式”,要坚持党史薪火传承,赓续红色血脉。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至今,始终践行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从马锡五巡回审判到枫桥经验彰显的是司法为民的情怀。新时期的司法根基离不开传统法律文化的历史要素,“马锡五审判方式”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司法理念和审判制度的创造性贡献,为新时代人民司法工作树立了一面旗帜。新时代,人民法院传承“马锡五审判方式”的核心价值,就是传承与发展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红色基因代码,其精髓既契合现代司法的基本理念,又符合中国国情与现实。目前我们广泛运用的马背法庭、帐篷法庭、炕头法庭等,切实延续了马锡五在田间地头唠家常、讲政策的质朴作风,并结合新的时代要求,开展法官“三进”活动,建立法官驻村联系点等多种形式,快速解决群众纠纷和诉讼难题,同时,现场说法,答疑解难,让群众知晓法理,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为民、司法公正等法治价值的需求,贯彻了群众路线,实现了止纷息诉的目的,是人民法院在新形势下对马锡五审判方式本质特点的继承和发展。
弘扬“马锡五审判方式”,要贴近群众司法需求,满足群众期待。定分止争、妥善化解矛盾纠纷,才能让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形成社会认同,真正扞卫司法权威。马锡五所塑造的法官形象不再是一个纯粹的高高在上的裁判者,法官不再是高大冷峻的审案者,而是俯下身来认真听取民意民声、了解民众需求的亲民者。近年来,甘南法院牢牢抓住“马锡五审判方式”就地解决的主要特点,变被动受案为主动化解,将为民服务关口前移至基层群众身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更加多元、更高层次的司法需求。当事人因病卧床,行动不便,我们就主动入户,把法庭设在炕头。牧民群众交通不便,语言不通,为让群众少跑腿,我们选派双语法官奔赴草原,把法庭“搬”到牧民群众的帐篷前,解纷释法一举双得。针对地广人稀、道路崎岖、农牧民群众居住分散的实际,为及时高效解决家长里短的群众纠纷,“马背上的法庭”便成为甘南草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法官们骑马活跃在草原的游牧人家,为草原上的人民送平安促和谐,打出了具有甘南特色的法治旗帜。如今,巡回审判告别马背法庭步入了车载法庭新时代,变的是交通工具,不变的是司法为民的初心,甘南法院始终秉承和弘扬“马背法庭”优良传统,坚持“巡回审判”常态化制度化,以人民法院的高投入换取诉讼当事人的低成本,以办案法官的多折腾换取当事人的真方便,不断擦亮司法为民的品牌。
弘扬“马锡五审判方式”,要结合当地的实际,走出自己的路子。继承马锡五审判方式内核实质,要在司法实践中,立足当下、结合实际,不断总结司法工作中的先进理念和经验,探索新时代人民法院传承和弘扬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具体实践路径。在新时代的甘南草原,传承和弘扬“马锡五审判方式”,重点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零距离”的诉讼服务和多元解纷机制;二是“一次性”程序办结的工作要求;三是汉藏“双语”的全程翻译;四是牢牢把握“三个原则”的工作标准,努力做到“三个便于”“三个服务”“三个优化”;五是聚焦“四个突出”的工作目标,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持续开展反分裂斗争,推动建设全域有法治的文明家园,努力打造“零距离、一次办、双语译、三标准、四突出”的“01234”“甘南模式”。
“马锡五审判方式”发源于群众,全心全意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是将中国传统司法智慧与现代法治精神融为一体的集中体现。在战火纷飞、极度困难的战争年代,马锡五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心怀人民,用生命和鲜血铸就了司法工作的光辉典范。在和平安宁、全面建设平安美丽法治国家的今天,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上,我们没有理由不继承创新,没有理由不奋楫争先,没有理由不担当作为!我们要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自信,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打造马锡五审判方式“甘南模式”,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甘南、法治甘南,让人民群众带着更多法治获得感迈向新征程。